個人的股票、基金投資收益很不怎麼樣,從 30 歲開始接觸,近年甚至覺得不想碰基金了!為什麼?當然是因為績效差囉!不過還好這些股票、基金的投資都是用閒錢,也就是都丟到水裡,不會影響生活的錢,BUT,BUT,BUT,當然是會很心疼,畢竟是辛苦掙來的錢。
我的目標是希望股、債的投資效益可以提升,進而可成為日後的被動收入之一,積極的佈局是 2019 年開始;目前有以下的心得分享,
操作模式建立:股市、基金操作十幾年,每次投入的金額不多,就算有個 20% 的獲利,也只是幾萬塊,賠 20 %也是幾萬塊;但一定要進入市場練習操作,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,如自己熟悉的工具、標的、進場或出場的時間判斷等。個人以為這階段的重點在學習、建立自己的模型,做為日後執行的準則;不同種類的投資工具、標的,都建議廣泛接觸,除了台股債、選擇權、期貨、海外基金外,還有接觸美股債、ETF等。
投入本金增加:投入 10 萬、若有 20% 的獲利,即為 2 萬;但若投入 100 萬,獲利就是 10 倍 20 萬了。初期的小額是練兵,最終還是希望自己存到的第一桶金、甚至第N桶金,用來投入市場,投資效益才會愈益放大!待模式建立、本金放大,被動收入的金流也會漸漸成長!
子彈補給持續:個人經驗不論哪個個股標的,都要分批進場,分五次、十次、二十次都可以,只要你子彈夠,就如同定期定額的概念,久了獲利就是你的;但有個大前提,長期而言我們選擇的標的是漲勢、或是會配息,所謂長期指的是五年、十年。我在 2016 年持續買美生技股,從每月買轉變成每季度買(子彈不夠!),過程中跌幅達 60%,一度甚至因彈盡援絕無法繼續投入資金,待後期子彈到位後又持續投入,誠如大家說的就是 ”越攤越平“ 的態勢,好佳在 2020 初生技股大漲,我幸運地以 200% 以上獲利出場。
子彈要夠才能持續買入,且有獲利出場的機會,而子彈夠不夠,端看理財開源的成效及第N桶金的模式建立與否而定。
心理素質強大:這部份我覺得很複雜,太過不及都不恰當,太過就是一意孤行、和標的物談感情、不停損,不及就是一有風吹草動就賣出、或人云亦云地去投入市場或某些標的等。空閒時大量的閱讀相關財經資訊,尋找適合的標的、穩建且持續的投入五年、十年,就像阿甘正傳的阿甘,堅持且重覆地做很簡單的事,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最後的結局竟跌破大家眼鏡,這也正是我所期待的。
透過文字記錄我的心得,就是要提醒自己照表操課,持續、重覆做相同的事,4 年後(2024年底)再來驗證 20 年理財計畫 的成果吧!
留言
張貼留言